內在小孩
- Jackie Ho
- 2024年12月4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內在小孩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,指的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童年經驗、情感需求與創傷,這些經歷會在成年後以某種形式繼續影響著個人的情感、行為和思維模式。內在小孩代表著我們最初的情感狀態,無論是快樂、創傷、恐懼或無助。當這些情感未被處理或被壓抑時,它們可能會在成年後以自我懷疑、焦慮、依賴或防衛等形式表現出來。
心理治療中,處理內在小孩的工作通常包括重新連結並照顧這部分的自己,幫助成人理解和釋放未解決的情感創傷,恢復自我接納與內心的療癒。這樣的過程能促進情感的成長和心理健康。
由於我們的個人經歷都獨一無二,性格有異,即使經歷同樣或類似的事件,但所產生出來的回應不一,有時看似「小事」但有可能影響往後的生活。如能保持覺察,觀察到對某些人事物所引發的反應是太不按比例,如:在人多的地方,被陌生人無心踫撞了一下,但有人即時怒髪充冠,回罵或有更過激的行為。又或者即使面對極不尊重的指責,都不敢為自己發聲。這些都可為「red flag」的事件,值得被關注。習以為常是我們都是小事,但內隱藏了需要被看見、要被關注的部分。內在小孩一直都在,只是我們還沒看見他所發出的信息。
邀請大家都回到內在,找找自己的內在小孩有什麼想跟你說。



留言